7月29日,2025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簡稱“智博會”)重要環節之一——“青年科學家·人工智能領域的新銳力量”交流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來自聯合國機構、知名高校、科技企業等200余位專家學者和青年代表參會,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的科研攻關、成果轉化與全球協同,探討新形勢下青年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與發展愿景。
“人工智能是年輕的事業,也是年輕人的事業”,本次交流會由SISPARK(蘇州國際科技園)、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球工業人工智能聯盟卓越中心聯合主辦,通過匯聚一批活躍在實驗室與產業一線的青年科學家,邀請一批來自學術界、企業界的專家大咖和創業前輩齊聚一堂,搭建青年科學家交流合作的平臺,探討AI時代的創新路徑與責任擔當。
活動中,長三角青年科學家俱樂部成立,今后將進一步強化區域青年科技交流平臺建設,釋放人才協同效能。《AI+高端裝備應用及趨勢報告》重要成果現場發布,該報告聚焦人工智能與高端制造融合的最新進展與趨勢,提出具有現實指導意義的產業轉型路徑。
活動現場,蘇州工業園區科技新銳九識智能與園區獨角獸企業星邏智能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為“無人車+無人機”空地一體聯動巡檢領域開辟更廣闊的應用場景,為AI+低空巡檢效率提升與智能化升級注入新動能。星邏智能CEO王海濱表示:“蘇州的創業環境優質,我們在蘇州的硬件中心與上海的軟件中心已形成互補,未來將繼續深化滬蘇資源聯動。”
在“科創·新青年Talk”環節,五位青年科學家秉持“讓科研故事走出實驗室”理念,圍繞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生命感知、柔性制造等領域的交叉融合及顛覆性創新,分享科研故事,勾勒出人工智能“從單點突破到系統重塑”的完整圖譜,展現青年科研群體的技術創造力與社會責任感。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學家、上海交通大學副教授閆維新圍繞“通用人工智能賦能通用機器人”系統闡述了智能機器從單功能向通用化演進的歷程,讓觀眾有了更深度的認知;上海人工智能室雙聘青年研究員顧磊磊以“借我一雙慧眼吧”為題,分享的研究不僅為視障人士帶來福音,更彰顯了AI技術的人文關懷。緯鈦機器人CEO李瑞透露,企業已在蘇州設立子公司,未來將依托蘇州完備的硬件產業鏈與上海豐富的軟件算法人才,構建研發、制造協同體系。
在主題分享環節,與會嘉賓分別從國際治理、產教融合、醫療AI等維度展開論述。人工智能國際研究院(新加坡)創始人、院長翁家良(JamesOng)以“AI時代青年科學家的價值引領”為主題進行了分享。他認為,青年科學家在AI時代的價值引領至關重要,其工作關乎自身發展,更影響人類共同未來,要堅守“以人為本”的AI發展理念。當前全球AI變革顯著,去年的諾貝爾獎頒給了人工智能科學界,聯合國、達沃斯論壇等也聚焦AI治理。他指出,青年科學家要思考人與AI之間的關系,重視人工智能的倫理治理問題,具備責任意識,參與全球合作,關注AI動態進化特性,借國際平臺推動科技交流與治理實踐。
此外,以“全球協作機制下的青年科學家合作路徑”為主題的圓桌論壇,邀請來自國際組織、科研高校、前沿企業的代表,就青年人才如何參與國際合作、數據治理、倫理建構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共同探索青年科學家在推動負責任AI發展中的新使命。
據介紹,隨著“AI+制造”“AI+科研”“AI+政務”等示范體系的深化,蘇州工業園區正加速構建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新格局。未來,園區將依托“人工智能+”應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與“青年人才創新創業行動計劃”,通過政策落地、場景開放、服務優化,為青年科學家提供“從實驗室到產業”的全鏈條支持,服務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更大力量。
責編 熊曙光
《名城蘇州網》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