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公共服務惠及居民群眾的重要民生工程。作為蘇州工業園區斜塘街道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的首批試點,敦煌民眾聯絡所、藺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錦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正以一個個“小空間”承載著“大幸福”,盤活社區“金角銀邊”,用創新服務打通便民“最后一公里”,讓“老有所養、幼有所樂、全齡共享”的溫暖,實實在在地“嵌”進居民心坎里。
空間“變形記”,從閑置角落到全齡樂園
走進這三個試點項目,最先被打動的是空間的“蝶變”。曾經的老舊場所、單一活動室,如今都成了居民眼里的“寶藏地”,承載著對“家”的全新詮釋。
敦煌民眾聯絡所的改造,源于對“老年健身難”的回應。周邊商品房小區密集,高知老年群體占比高,居民常感嘆“想鍛煉沒地方,小區器材就那幾樣”。如今,這里已變身“全齡共享運動樂園”,還貼心配了休憩座椅,方便大家隨時歇腳。老人在這里能打乒乓球、跳廣場舞,年輕人能練瑜伽,孩子們能在親子區盡情玩耍。藺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煥新背后,藏著滿滿“細節控”的用心,2024年末升級后,這里的每一處改變都精準聚焦長輩們的真實需求:全屋采用環保防撞材料、優化自然采光、增設貼心便捷的防滑扶手。錦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更像是一個“社區生活百寶箱”,曾經功能單一的活動室,如今已升級為集休閑、娛樂、學習、健康于一體的“樂齡之家”綜合服務中心,成為新老居民“碰面”的歡樂驛站。
從“閑置角落”到“全齡樂園”,這些空間的改造絕非簡單的裝修升級,而是將居民需求“畫”進設計圖——老人怕滑,就加裝防滑扶手;孩子愛玩鬧,就設置親子專區;中老年愛運動,就開辟運動區域。在這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專屬角落”。
服務“暖心術”,讓每個年齡層都被溫柔以待
“嵌入式”的核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嵌入,更是服務對需求的“精準對接”。
對老人,這里懂他們的“急難愁盼”。“不僅鍛煉了身體,還結識了一群老姐妹,日子比年輕人還帶勁!”66歲的張阿姨曾為“鍛煉沒地方”發愁,如今在敦煌民眾聯絡所天天跳操打球。針對老年群體的“運動剛需”,這里融入“運動+適老”設計,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專屬空間。藺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則把“健康守護”落于細節。老人久坐易腰酸,就配備針對性按摩椅;擔心突發狀況,24小時緊急呼叫裝置和AED設備隨時“待命”;每天有人幫忙測血壓血糖。獨居的王爺爺說:“現在心里踏實多了,有事喊一聲就有人應。”
對全齡段,這里能裝下“多元快樂”。敦煌民眾聯絡所里,早上是老人的乒乓時間,下午成了孩童樂園;錦塘“樂齡之家”里,老人在書法區揮毫、在棋盤前對弈,新鄰在手工坊獻技、在協作中熟絡,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在這里實現了“無縫銜接”。
長效“保鮮劑”,讓溫暖底線一直“在線”
嵌入式服務設施的生命力,不只在于“建好”,更在于“管好”。斜塘街道以試點建設為契機,探索讓幸福“持續保鮮”的運營密碼。
黨建引領“定盤星”。街道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在敦煌民眾聯絡所打造“海棠紅?幸福里”嵌入式全齡友好空間,將黨建優勢轉化為養老服務效能,為老年人構建起溫暖的“幸福港灣”;錦塘社區將“銀齡先鋒工作室”搬進“樂齡之家”,老黨員帶頭志愿服務,帶動更多居民參與社區治理。
“五社聯動”聚合力。為破解可持續運營瓶頸,街道以空間共享與活動共融為紐帶,構建“專業支撐+居民自治”的雙輪驅動體系,聯合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及社會慈善資源協同發力,搭建起新老居民互動平臺。
服務體系“全覆蓋”。街道通過科學規劃管理,整合社區衛生服務站、商業綜合體等資源,科學繪制“15分鐘養老服務圈”,構建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的“項目化+精準化”綜合養老服務體系,讓資源高效整合、服務精準送達、溫暖直抵民心。
從敦煌民眾聯絡所的“活力運動館”到藺惠社區的“頤養港灣”,再到錦塘社區的“樂齡之家”,斜塘街道的首批嵌入式服務設施,書寫著一份飽含“民生智慧”的答卷——當服務精準“嵌”入居民生活場景,當社區空間真正“長”在群眾心坎上,“老有頤養、幼有善育、全齡共享”的美好圖景,就會成為居民觸手可及的日常。
編輯 顧凱申
2025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