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近日在蘇州舉辦。本屆智博會圍繞“智無界·慧共生”主題,以蘇州工業園區為窗口,集中展示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成果,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從“蘇超”賽場到“云上”景區,從智能制造車間到生命科學實驗室……智博會上看趨勢,AI技術已成為深度滲透產業肌理的核心引擎。
AI+解鎖“蘇超”出圈密碼
“還記得7月20日蘇州對戰鎮江那場‘蘇超’比賽嗎?賽前表演時,領隊機器人就是WAWA!”展臺上,蘇州樂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戰略官嚴冬熟練操作遙控器。收到指令的WAWA機器人靈活地舒展身姿,眨著“大眼睛”,揮舞著雙手,與觀眾熱絡地打招呼。WAWA可不是只會賣萌,它還具備充放電功能,可作為光源與智能音響,也能幫助戶外人群負重載物。
展會現場另一款人氣AI產品——身材小巧卻有著4米“大長腿”的XbotGo變色龍,則是“蘇超”蘇州隊日常訓練備賽的伙伴和助手。深眸遠智(蘇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市場總監馮亮介紹,這是一款消費級AI運動追蹤系統,可以全自動拍攝籃球、足球等團隊類競技體育比賽,幫助隊員進行賽后復盤,深受運動員、體育愛好者歡迎。
“在體育賽事中,AI可以是導播、攝像、字幕員、數據分析師、裁判員、教練員等多種角色,甚至還能自動生成高光集錦短視頻,幫助場館和品牌方進行廣告營銷。”央視原體育評論員、深動視界(蘇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建宏向觀眾演示他的項目——全球首套體育智能直播系統在臺球比賽中的應用:每打一桿,球桌上的“戰況”就被球桌上方攝像頭精準捕捉,比賽分數、沖球速度等數據實時展現在大屏幕上。
“AI讓整個賽事直播過程實現無人化、智能化,相較傳統四機位直播,成本降低90%以上。”劉建宏說,這套系統已應用于300多場馬拉松賽事和1000多場臺球賽事,未來還將試水更多體育項目。
“蘇超”的出圈,帶動AI在體育場景中的豐富應用被更多人了解。“這正是AI賦能千行百業的生動體現。”SISPARK(蘇州國際科技園)董事長、總裁張峰說。
人工智能成為協同伙伴
“人工智能正經歷從‘輔助工具’向‘協同伙伴’的深刻進化。”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高文認為,未來人工智能發展要重點關注3個方面:一是多模態的深度融合,推動AI實現對文本、圖像、聲音、視頻等信息的統一理解與生成,逼近人類認知水平;二是具身智能的突破,人形機器人、無人系統等將重塑生產制造流程與人類生活方式;三是AIforScience,即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AI將成為加速科學發現、破解復雜世界難題的重要力量。
智博會上,這些最前沿的行業趨勢和動態近在眼前。長相各異的具身智能,把現場變成歡樂的“機器人派對”:它們有的舉著機械臂比心,有的利索地連翻跟頭,有的轉著圈跳起舞,有的湊到鏡頭前歪頭賣萌……還有淘氣的,喊住路過的年長觀眾:“快看我!我可以給您量血壓呢!”
切換到生產領域,機器人則收起可愛的一面,展現出實力和擔當。危險的戶外、高空作業,最適合讓機器人來完成。來自奧克福(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的“攀”系列爬壁檢修機器人現場秀絕活。“基于真空負壓吸附技術,機器人可穩定攀爬于混凝土、玻璃、木材、金屬等各種材質表面,并能搭載多種工具。”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宋亞燕介紹,目前該系列機器人主要工作場景是結構建筑物外觀的檢測維修。
探路“人機共生”,蘇州企業也正在發力。在英矽智能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的自動化實驗室里,人形機器人“監督者”通過數據采集和系統訓練,學習人類科學家的技能,協助開展實驗室參觀、遠程呈現、跟蹤記錄和實驗室監督等日常工作。作為一家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的臨床階段生物醫藥科技公司,英矽智能的目標就是以AI加速藥物研發。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王江平打比方:AI一天的預測成果,人類可能需要10年驗證,能產業化的就更少了。他呼吁學術界產業界攜手,疏通AI科學發現的“堰塞湖”,加快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
滬蘇聯動共建開放生態
從上海黃浦江畔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到蘇州金雞湖畔的智博會,一場24小時內的“雙向奔赴”,上演區域協同的生動故事——
7月27日,由蘇州工業園區發起的“長三角智造雙城匯”在上海舉辦。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平臺,華興源創、信達生物、九識智能等6家園區企業發布16項AI技術需求,面向全球廣發“英雄帖”。
7月28日,來自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的40余位專業觀眾來到蘇州工業園區,以一場“蘇州智造CityWalk”,沉浸式體驗園區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生態,并與智博會參展企業面對面交流。
作為今年智博會的一大亮點,滬蘇的親密互動,拉開雙城“智聯革命”的序幕。上海的技術創新有了“蘇州場景”的廣闊驗證土壤,蘇州的產業升級獲得“上海智力”的精準賦能。兩場大會期間,蘇州工業園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三方達成戰略合作,組成長三角人工智能生態伙伴,共同提升長三角人工智能生態協同效能。
根據本屆智博會上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24—2025)》《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4—2025)》等行業權威報告,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生態與治理架構正加速迭代升級,全球主要國家加大支持力度,國內主要城市紛紛搶灘布局。蘇州作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憑借在智能制造、投融資等板塊的矚目成績,躋身國內城市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排行榜前五。
越來越暢通的交流與互動,讓更多城市參與到蘇州的創新實踐中,也讓AI成為蘇州鏈接世界、鏈接未來的窗口。
本報記者 孟旭
《新華日報》2025年8月6日第4版